關於 Notion

工具與未來工作的故事

一些人在辦公桌前用電腦工作的插圖

你好!如果你正在閱讀這段文字,那你大概跟我一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辦公室裡瞪著電腦。

一個人離開座位的插圖

你可能打開了 15 個分頁,一個是電子郵件,另一個是 Slack,還有 Google 文件等等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工作工具」是從哪來的?或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為了獲得解答,並解釋我們建立 Notion 的原因,讓我們一起看看歷史演進。

一張人們在工業革命期間於工廠工作的照片

隨著工業革命興起,工廠創造了大量工作機會,許多工具也因此誕生來減輕管理負擔。打字機取代了難以辨別的手寫字,檔案櫃能儲存大量資訊,遠比職員能記得的多。1893 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檔案櫃甚至贏了金獎!這些工具為我們現今熟悉的辦公室奠定了基礎。

一張人們於 20 世紀中期在大型電腦前工作的照片

時間快轉到 1950 年代,大家開始在工作場所使用電腦。在一開始,這些無生命且跟房間一樣大小的龐然大物只能處理紙張和打孔的紙卡。在當時,電腦僅用於處理資料。

一個人慶祝多份文件的插圖

接著來到 1970 年代,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群先驅者見到了電腦的潛力—電腦絕對不只是用來處理資料的機器。他們夢想著某種未來:電腦可以放大想像力 (Alan Kay)、強化我們的智力 (Doug Engelbart),並讓想法延伸到紙張上的文字之外 (Ted Nelson)。一項我們從未見過的工具。

一個人坐在影片播放器上方的插圖

但事情並非如此發展。據說 Steve Jobs 從 Xerox PARC「借用」個人電腦的點子時,許多細微但重要的差異就此消失。按下播放鍵,聽聽 Steve Jobs 的說法。

一張打字機和檔案櫃的插圖,其中的人物因為對這些物品感到困惑而聳肩

這就是現況。打字工具透過 Google 文件獲得升級,讓多人能協作編輯文件。檔案櫃也藉由 Dropbox,搖身一變成了雲端工具。不過從概念的角度來看,工業革命的發明開創了新時代,而今日的新工具卻沒有造成同等影響。我們只是把所有東西拼湊在一起,收發電子郵件、複製/貼上文字和開啟無數分頁。

一張一個人駕馭一堆漂浮且雜亂文件的插圖

這時,Notion 就能派上用場。我們想從當今的工具中解放,回歸早期先驅的初心。首先,我們把你大部分的工作流程整合到全方位單一工作空間。想建立任務清單、產品藍圖或設計儲存庫嗎?現在通通都能在同一處執行。你甚至可以用建立區塊,像樂高積木一樣自由安排工作空間,打造專屬體驗。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只要有創意,什麼都做得到。

一張許多人在辦公桌前工作,並興奮招手的插圖

希望你理解了我們創立 Notion 的初衷。 挑戰現狀,並不簡單。快來試試我們的產品,把點子化為現實,一起開創新紀元。期待很快再相會!

預測未來,不如創造未來。
計算機科學先驅 Alan Kay

加入我們

Notion 的總部,位於舊金山陽光明媚的 Mission 區。我們是一群對計算機、歷史、藝術、替代編程語言和滑板感興趣的多元化人群。

有興趣加入我們嗎 ?在此進一步了解 👈


新聞報導

來這讀讀科技與商業媒體對 Notion 的報導。

Powered by Fruition